“我很想上学,但是我做不到”
这是小张来医院时说的一句话
小张是一名高中生,近段时间来一直情绪低落,也哭不出来。一天之中,早上的情绪最为低落,晚上失眠,整天都是没精打采。到中午的时候,才可勉强自己起来。她发觉自己失去动力,失去兴趣,甚至连日常自理,例如洗澡、刷牙、洗脸都觉得力不从心,由早到晚都只坐在电视机前却不知自己在看什么节目。
在妈妈的劝解下小张和妈妈来到了医院
在咨询过程中,小张觉得人生没有任何价值,她觉得自己是最差的人,是家里的累赘,整夜的失眠,情绪低落,焦虑,让她没有上学的动力,她说过这样一句话“我很想上学,但是我做不到”。
经过评估与检查,小张有严重抑郁症,她有超过两个星期的严重情绪问题,影响睡眠及胃口,也有很多负面思想。渠玉蓉主任与她及家长讨论她的诊断及治疗方案后,家长及小张接受较深切的入院治疗。
孩子为什么会得抑郁症?
关于抑郁的病因,目前为止都没有很准确的说法,研究者大致将孩子患抑郁症的风险因素,分为这三类:
第一:抑郁基因如果家族内有人患有抑郁症,孩子发生抑郁症的概率约为正常人口的8~20倍,且血缘越近,发病率越高。而且遗传因素的影响会随着年龄增加而增加,女孩比男孩抑郁更易受遗传影响。
第二:神经物质失衡,当孩子脑中一类神经传导素的物质分泌不足,孩子便会产生抑郁情绪。同时对于拥有较高水平神经质的孩子,即拥有比较容易感受到消极情感的性格特点的孩子来说,他们在遭受来自外界的压力时,会更易产生抑郁及焦虑情绪问题。
第三:外界压力太大,父母及老师给予对孩子过度的严厉惩罚、过度干涉及保护都会加大孩子患上抑郁症的风险。或者孩子曾遭受重大创伤,有不良的童年经历,比如与父母分离或者丧失亲人等,都是常见的引起抑郁症环境风险的因素。
但是每个孩子的情况都是不同的,不能够用这三点一概而论,具体的病因需要医生诊断后才能确定。
家长对孩子得抑郁症有什么误解?
误解一:乐观开朗的孩子不会患抑郁症。
在很多人的观念中,那些看上去开朗,总是充满笑容的孩子,是肯定不会患上抑郁症的,只有那些内向,不爱说话的孩子,才容易得抑郁症,这是对抑郁症最大的误解。性格开朗,只是一个人的个性特征或习惯化的行为模式,与抑郁症是没有本质联系的。
误解二:抑郁症就是脆弱、不堪一击,被父母保护得太好了?
很多人在得知孩子患了抑郁症时,第一反应就是他的抗挫能力太差,有的家长甚至会因此指责孩子太过脆弱。实际上,抑郁症同感冒发烧一样,是一种疾病,并不是孩子意志力薄弱,而是体内身体指征发生了异常。它会让孩子失去活力、失去正确感知、兴奋、痛苦以及悲伤的能力。比起抑郁症的折磨,不被家人理解、被外界带着有色眼镜看待,才是最令抑郁症患者感到痛苦的。
帮助抑郁症患者你可以这样做
●清楚表明你想帮助,只倾听不判断,并主动提供支持
●多了解关于抑郁症的情况
●如果可能,鼓励患者寻求专业人员帮助。主动陪患者赴约
●如果规定药物治疗,帮助患者按处方服药
●帮助患者履行日常任务,采取规律的饮食和睡眠模式,鼓励患者经常运动和参加社会活动
●鼓励患者关注积极的方面,而不是消极方面
●如果患者有自残念头,或已经故意伤害了自己,不要将他们单独留下。向急救服务或卫生保健专业人员寻求进一步帮助
●也要好好照顾自己。尽量设法放松并继续做自己喜欢的事情
其实很多抑郁症患者,他们刚刚患病的时候,只是想要被理解、被真正的关心和倾听,他们害怕别人异样的眼光,更害怕随意的评价和标签。而我们需要:了解抑郁症,真诚的关心、倾听和陪伴抑郁症患者。